昨日正邦停牌,今日已被实行“退市风险警示”处理,这应该是雏鹰之后的第二个养猪大场被st处理的企业。
莫名其妙被“终止上市”,上市公司天邦食品发声辟谣
(资料图)
5月4日晚间,生猪养殖企业天邦食品发布一则“澄清”公告,称光大证券金阳光APP客户端在日前发布的天邦食品停复牌提示为不实信息,已在知晓该信息的第一时间与光大证券有关负责人对接处理其APP界面显示错误信息事项,光大证券金阳光APP界面已删除上述不实信息。5月4日,天邦食品收报4.89元/股,下跌6.86%。
据了解,这则乌龙事件发生在五一假期期间。4月29日,在天邦食品的F10栏目下,金阳光APP的页面信息称“公司(天邦食品)股票停牌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,公司股票将于2023年5月4日开市起停牌”。这则信息引起了天邦食品的投资者关注,随后在股票交流社区中流传开来。
事后,有投资者发现,原来光大证券金阳光APP错把“天邦”当“正邦”,当日发布停复牌提示公告的应为另一家生猪养殖企业正邦科技。
4月29日,正邦科技发布公告称,由于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值,该公司股票于年度报告披露第一个交易日(2023年5月4日)停牌一天,自5日复牌之日起,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公司股票交易实行退市风险警示。同时该公司股票衍生品“正邦转债”(转债代码:128114)于5月4日停牌及暂停转股一天,并于5日开市起复牌并恢复转股。
天邦食品和正邦科技均为猪企。2023年一季报显示,天邦食品营收约21.74亿元,同比增加32.59%;归母净利润亏损约6.64亿元。正邦科技营收约22.56亿元,同比减少65.24%;归母净利润亏损约11.79亿元。
温氏:一季度亏损超27亿 ,12个子公司环保受罚
温氏股份也于近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一季度报告。2022年,温氏股份营业收入837.08亿元,同比增长28.87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.89亿元,同比增长139.46%。
2023年一季度报告显示,报告期内,温氏股份营业收入199.70亿元,同比增长36.92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-27.49亿元,同比增长26.95%。
值得一提的是,报告期内其子公司肥东温氏畜牧有限公司、南陵温氏养猪有限公司、合肥温氏畜牧有限公司、水城温氏畜牧有限公司、敖汉温氏农牧有限公司、旬邑温氏畜牧有限公司、永州温氏畜牧有限公司、灌云温氏家禽有限公司、灌南温氏食品有限公司、安顺温氏畜牧有限公司、玉屏温氏畜牧有限公司、衢州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。
东瑞股份:一季度亏损1.9亿元,同比亏损加剧
4月26日晚间,东瑞股份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.17亿元,同比增长15.68%;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291万元,同比下降79.72%。“去年主要是由于一季度和二季度亏损较大,所以导致净利润下滑。”上述公司相关人士表示。
公司同日发布2023年一季度报告,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3.25亿元,同比增长42.36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-1.91亿元,上年同期亏损为3223万元。
从公司一季度出栏数据来看,公司一季度出栏生猪20.99万头。若据此推算,公司一季度每出栏一头猪亏损达909元。
唐人神:一季度净亏3.4亿元,2022年同比扭亏
唐人神4月27日公告,2022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5.39亿元,同比上涨22.06%;归母净利润1.35亿元,同比扭亏;基本每股收益0.1133元。本次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.37元(含税)。
猪价持续下跌,上市猪企QI业绩大面积亏损,连成本较低的牧原也顶不住了?可见行业之艰难。4月27日晚牧原股份披露2022年年报,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8.26亿元,同比增长58.23%;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2.66亿元,同比增长92.16%。公司拟每10股派现7.36元,分红总额超40亿元。
尽管2022年牧原股份经营情况良好,但今年一季度公司盈利能力急转直下。同日披露的2023年一季报显示,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.98亿元,同比增长32.39%;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-11.98亿元,同比增长76.9%,上年同期为亏损51.80亿元。
“养猪就是高盈利巨亏损,总体来看还是能赚钱。” 前述高管说。
大北农:一季度净利润约-3.05亿元,同比亏损加剧
大北农4月28日晚间发布一季度业绩公告称,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约77.75亿元,同比增加20.36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3.05亿元;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.07元;上年同期营收约64.6亿元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2.33亿元;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.06元。
展望后市,此轮猪价低迷已经超过4个月,Choice数据显示,截至4月27日,全国生猪均价为14.68元/公斤,仍低于养殖成本线。“短期来看养殖端仍处于亏损状态,预计大概在二季度末开始才会出现好转,走出成本线,目前产能去化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。”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。
来源:广州日报客户端、公司公告、东方财富网等,版权归原作者,向原作者致敬!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