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人民网北京5月4日电 (董兆瑞)立夏将至,海淀区北安河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在海淀区图书馆(北馆)馆员的带领下,漫步在贝家花园,一边听着虫鸣律动,一边拍下沿路生长的草木枝芽。这是该馆“四季童读”书香研学之旅系列活动之一,也是对少儿导读活动的一次全新探索。
“这些蜘蛛,有的会织网,有的不会织网,有的网是竖的,齐整得像八卦阵……”少年们朗朗的读书声从贝家花园传出,他们专注阅读的正是图书《喓喓草虫》中的精选片段。据了解,《喓喓草虫》是一本以草虫为主题的科普散文集,作者用自然清新、童趣盎然的文笔带领读者们感受季节的律动和草木的变迁。
“海淀区图书馆(北馆)把‘给孩子们的自然课’搬到了海淀北部的丛林山间,通过闻香、听虫、摄影、诵读、分享相结合的方式,全方位调动同学们的感官,沉浸式体验书中的情节,在趣味与共鸣中深度阅读。”海淀区图书馆(北馆)少儿部主任康阳说。
“同学们,你们觉得应该如何对待大自然中的小生灵?”康阳从插图、文字、科普、民俗、哲学五方面为同学们导读图书内容。“在与老师的对话和思考中,我了解了这本书的创作初衷,也逐渐懂得了‘尊重生命,敬畏自然’的内涵。”一位同学说。
在体验环节,同学们手拿相机走进山林,认真探寻着各类草虫,观察它们的身体特征,并拍下它们的样子做记录。“快看,这里有一个翅膀颜色特别鲜艳的虫子,你们认识吗?”孩子们兴趣十足,一有新发现就迫不及待地分享着知识和快乐。
据介绍,此次研学活动是海淀区图书馆(北馆)“四季童读”进校园书目推广活动之一,也是该馆对少儿导读活动形式的一次全新探索,开创了沉浸式阅读新模式。
(责编:董兆瑞、鲍聪颖)
关键词: